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中国教育部门将禁止高校跨省建立异地校区,以解决教育资源的地区不均衡问题。
在一份国家五年计划的高校工作意见中,教育部表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
早在4年前,教育部就已经定下对异地办学的政策基调,这次更强调严控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跨省异地校区”。该文件还称,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
该政策反映出对异地办学的一种担忧,即欠发达省份的高校持续涌入更繁荣的东部地区设立分校,这可能会给高校带来发展益处,但对欠发达地区本身的回报并不大。
“(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大概率会留在东部,而不是去西部做贡献。”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告诉。他说,西部需要强调当地办教育、自己培养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副教授刘皛曾高水平大学异地办学的资源配置,她表示,成功的异地办学合作可以使大学和城市获益。她说:“高校利用城市的区位优势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引入城市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然而,她也指出,如果不加以疏导,高校资源拓展向经济发达城市聚集的趋势可能会加剧资源分配的区域不均衡。“有些高校的办学重心甚至发生转移,老校区的功能逐渐弱化和缩减,导致原所在地高等教育资源流失。”
一项对截至2020年4月由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建的166个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和附属医院的发现,这些办学机构有45%集中位于深圳(38 个)、苏州(20个)和青岛(17个)这3个东部城市。与此同时,仅有5所大学在西部地区建立了研究所或分校。
然而,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高级研究员刘宛鑫(Liu Wan-Hsin)表示,异地办学向东扩张并不一定会加剧地区不平等。
她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行投资的西部学术机构与其东部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如果在东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可以通过联合项目更好地获得资金、最新知识和人才,那么实际上这可能使西部地区的学生受益。”
刘博士说,禁令之后西部的高校需要更多资金,但“这也是一个提升教育管理质量,提高先进科研和教学质量,增加本地吸引公司、人才和整体资源方面的区位竞争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