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中国教育部门日前表示,作为解决学术界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广泛计划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应在研究经费和高级人事决定中优先考虑女性。
一系列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出的措施建议,女性学者也应该获得更多进行海外交流和学术会议发言等机会。
这些措施见于由科技部、全国妇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以及中科院和社科院等共13个部门与机构联合印发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中。
该文件承认女性科技人才在职业发展中“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以及“符合女性科技人才特点的专项政策不足”。虽然在本科生录取方面,中国已达到性别平等,但学术界的“泄漏管道”意味着在获顶级学术机构提供额外研究经费的学者中,女性仅占 10%。
文件特别提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其学术职员中分别只有5%至6%为女性。
《措施》称,政府的新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女性科技人才”。
该文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取消被认为未能充分照顾生育责任的年龄限制,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以及符合条件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可自愿选择年满60周岁或年满55周岁退休。
在现行政策下,在职母亲可能会在20多岁和30多岁时错过重要的研究资金申请,并且因为在50岁退休而难以获得教授或领导职位。
根据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要在特定年龄积累一定数量的科研引用压力非常大,导致69%持有短期雇佣合同的女性学者改变了原本的生育决定以适应工作义务。通常来说,没有终身教职的女性学者比有终身教职的女性学者更倾向于不生育子女。
为这个2020年的研究项目所进行的采访揭示了超出政策范围的人事偏见。一位受访者表示,尽管她已怀孕6个月,但她所在大学没有人与她讨论过产假问题。另一位受访者在博士后期间被主管告知“请不要怀孕”。
要求政府解决性别平等问题的公众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3月,一个性别平等组织要求立法者改变一些高校使用的配额制度。这种配额制度通过录取分数较低的男考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男性主导学科中女学生的数量。
今年2月,香港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政府“错失了机会”来推广更好的人才政策,尤其是在设置年龄限制和缺乏推广机会方面。
该论文的合着者、香港大学博士研究员李唐(音译)告诉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的措施“表明政府对女性科学家利益和发展的关注”。
身为4个孩子的母亲的唐女士称该政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补充说“或许还需要更多以满足女性科学家的现实需求,例如大学层面的家庭友好政策”。
最新措施还要求在休假、测评和评估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并要求大学对招聘准妈妈或新妈妈持更开放的态度。它还表示,创造家庭友好工作环境的机构(如校内托儿设施和母乳喂养室等)将获得政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