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去年发布第一版中国学科评级时,我们希望专门从中国视角、在其学科结构内来提供对中国高校优势的洞见。
我们认为让中国高校能够在这种学科结构下了解自身的表现非常重要,但我们也相信以客观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以便他们能了解在相同标准下衡量时全球其他高校的表现。
在我们传统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学正在迅速崛起并于今年首次跻身前20名。更深入的分析表明,这些高校在11个学科排名的大多数中都表现良好。
中国的高校还在该国教育部划分的111门学科下被进行比较。然而,这种学科分类是中国所特有的,因此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比较并非易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晤士高等教育采用中国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为世界各地的大学创建了一个全球学科评级系统。该系统去年以测试版形式推出,因此我们得以收集反馈来改进这份评级。
在那之后,中国教育部再次强调了对高等教育的承诺,我们认为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的成长和成功。这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聚焦于一种真正的、追求卓越的中国视角,同时确保这也是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
对大学评价的一种更广泛的方式——超越研究,考察社会责任、文化和遗产以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将能帮助到中国及其高校。
在收到各大学的反馈后,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我们的评级方法,从而能够在2021年5月11日发布第二版中国学科评级。我们希望解决一些令人关注的关键领域。
理解声誉
去年,研究与教学声誉评分仅仅基于我们的全球学术声誉调查,经翻译后为111门学科得出的结果有些差于我们的预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门针对中国的声誉调查,得到了12000多份有效回复。这让我们获得了更加准确的中国高校声誉情况。只有有过被引用学术发表经历的学者被邀请参与这项调查。
参与门槛
最初,如果大学在某个学科领域进行了研究,我们就会进行评级,即使它们并不教授该学科。我们收到的反馈信息清楚地表明,应该只对教授一门学科的大学进行评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大学取得了联系,收集有关它们所教授课程的准确信息。以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为基准,我们收到了参与排名的91所中国大学其中90所的回复。
衡量研究
我们还改进了文献计量法(研究成果)的评估方式,并完善了评级的计算方式。文献计量法尤为重要,我们决定采用一种直接映射方法,而不是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我们的理由很简单:尽管人工智能方法在准确性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优势,但这样做需要强大的训练数据。它还具有明显的缺点,即观察者无法理解单个决定是如何做出的。随着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这将是我们密切关注的领域。
总体洞见
我们的分析与中国其他机构的分析比较起来如何,这也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我们认为可能某些领域会存在相似性,但也有差异。经分析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评级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颁顿骋顿颁)的评级相似,但也在两个主要方面存在差异。首先,该中心的评级于2017年发布,在那之后的4年内,中国的高校已经取得了显着进步(这一点可以从其世界大学排名名次看出)。其次,我们对世界各地的大学进行比较,因此我们的“班级规模”超越了中国的范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理解中国高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的卓越表现。
我们很荣幸看到这么多中国高校愿意花时间向我们提交其数据、就我们去年的测试提供反馈、并提供详细的学科水平的课程信息。我们也感谢参与声誉调查的所有学者。
我们希望您能关注即将在5月11日发布的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并期待这份评级带来更多对于中国大学表现的有用见解。
大卫·沃特金斯(David Watkins)系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数据科学主管。邓肯·罗斯(Duncan Ross)系泰晤士高等教育的首席数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