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从未有人计划过以这种方式进行过渡。首先,课程材料从印刷室转到学习管理系统,然后我们说:“太好了!”接着录制了讲座,这为当周可能生病的学生提供在线讲座,我们说:“太好了!”
然后学生们不来上课了,因为他们可以在家中观看录播,将其留到考试前一周,并在叁天内集中学完整个贰颁翱狈101课程。
因此,我们被告知要“翻转课堂”。为什么不将这些演讲录音剪辑成15分钟、“易于消化”的小节,因为窜世代(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中出生)的学生显然不能专心于此(他们当然可以)。
突然之间,学者变成了视频编辑(大多数是差劲的编辑),于是我们的学生转向了视频网站驰辞耻罢耻产别,因为在驰辞耻罢耻产别上你可以找到对一个问题更好的解释(而且是免费的)。大学从学习和协作的社区转变为叠级内容提供商。这是高等教育的死亡之路。大学不是内容提供商。在这个计划外的旅程中的某个地方,我们迷失了。
我的妻子最近在一所顶尖大学进行在线学位学习,她兴奋地听了该领域一位着名研究人士的15分钟录像中的一个。在该教授未真正参与课程论坛的情况下,她热情地给她的讲师发了电子邮件。
“您无权联系此人”,自动电子邮件回复立即如此回显。这就是“怀疑暂停”(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绝对极限:即学生实际上仍与他们的教授保持联系。
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告诉我们,教育经历(他称之为探究社区)需要认知存在(学习者)、社会存在(学习社区)和教学存在(教授)。我的妻子仍然勉强可以想象那位教授在当她的老师。
THE Campus resource: Using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as a framework for online
2020年,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与我的妻子有相似的经历,不同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教授早在一年前已去世了。“怀疑暂停”崩溃了,可以理解的是,这名学生在学业和情感上都感到沮丧。
在1995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惊人的中,伊莱·诺姆(Eli Noam)写道:“过去,人们访问了存储在大学中的信息。将来,无论身在何处,信息都会传达给人们。那大学的角色是什么?”
在对大学经历进行数字化之前,学生们紧挨着坐着、结交朋友、抄写自己生病时落下的笔记、下课后与教授交谈。当然,糟糕的教学演讲实践也存在,但学生是必要的社区代理的一部分。当数字技术使学生离开校园时,它也使他们脱离了他们想要的社区。
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这将不会是第一次。最早的大学建立在图书馆周围,图书馆藏有大量通过艰苦手写获得的书籍。由于既存的副本很少,传播此信息的最佳方法是让一个人站起来并向听众宣读,即“讲座”(濒别肠迟耻谤别)。
实际上,“讲座”一词源自拉丁语“阅读”。当可移动打字机出现时,人们大声疾呼:“大学死了!人们只会取得书籍的副本并自己学习!”对于电视教育也有类似的预言。数百年后,在互联网上的所有内容对我们都触手可及,其中大部分是免费的。人们开始重新说一遍:“大学已经死了!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自我学习!”
内容可以促进学习,但不能提供教育。同样地,内容也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大学的悠久传统可以追溯到印刷界,大学将其内容提供外包给教科书:这是昂贵的文物,现在已被互联网上的大量免费内容所取代。这是进步。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指向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可能在网络上,也可能在我们的图书馆中,在那里我们扮演内容聚合者而不是创作者。当我们戴上研究人员的帽子而不是教学的帽子时,就完成了创造。
在印刷机器之后,现代化的演讲剧院原本应该是学生和教授聚在一起讨论内容的地方。当我们上网时,当这些课被录下来然后变成15分钟的“点心”时,教育的灵魂开始消亡。我们必须为数字校园重新设计探究社区。
THE Campus resource: Key lessons to improve teaching design and delivery
按照杜威的定义,如果我们的教授花时间编辑视频而不是与学生互动,我们甚至将不再是“教育”机构。教授只为他们的班级制作的视频,类似于一本仅发给一房间人的手写书籍。这是退步,不是进步。
25年前,诺姆进一步预测:“未来实体大学的力量不在于纯信息,而在于形成大学社区。”
作为现代大学环境中的老师,我们可以将自己视为社区的领袖和团队领导。这些学生是我们社区、我们团队的一部分。我们在那里管理、指导、引导他们,成为导师,在更长的旅程中帮助教会他们,并通过共同的思想、理解目标来培养他们和并使他们精通自己的领域。
我们站在他们这一边,当然不站在讲台上发表我们的独白,就像我们不应该录制或编辑那些独白一样。今天,触手可及的内容供过于求,如果我们坚持走错误的道路,那将毫无意义。
大卫·凯勒曼(David Kellermann)系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师和学者,专门研究教育技术。
本文由张万琪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